鐵觀音茶葉主產區(qū)的氣候特征大全

近些年來,隨著安溪鐵觀音的知名度的快速提高,受眾面越來越廣,鐵觀音的種植也迅速地向安溪周邊擴展,除了安溪之外,其他也有很多地區(qū)也生產鐵觀音茶葉。鐵觀音以產量為計算依據,主產區(qū)的分布情況是:第一名,鐵觀音原產地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;第二名,福建省漳州市華安縣;第三名,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。第四名,福建省龍巖市漳平縣。另外,廣東省、貴州省、湖南省、江西省等地也有生產鐵觀音。當然,最正宗的鐵觀音是原產地安溪鐵觀音。下面介紹一下這些鐵觀音產區(qū)的氣候特征。
鐵觀音茶葉主產區(qū)
NO:1 安溪鐵觀音茶葉主產區(qū)的氣候特征
福建省安溪縣地處戴云山東南坡,戴云山支脈從漳平延伸縣內,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。境內有獨立坐標的山峰522座,千米以上的高山有2461座,最高的太華山海拔1600米。境內按地形地貌之差異,素有內外安溪之分,以湖頭盆地西緣的五閬山至龍門跌死虎西緣為天然分界線,線以東稱外安溪,線以西稱內安溪。外安溪地勢平緩,多底山丘陵,平均海拔300-400米。內安溪地勢比較高峻,山巒陡峭,平均海拔600-700米。
1982年以前,人們從安溪 安溪的地形地貌差異出發(fā),將安溪劃分為內安溪和外安溪。盡管此后安溪對轄區(qū)內的茶區(qū)重新進行劃分,許多人還是習慣了內安溪和外安溪的說法。如果按照這種分法,內安溪占據了全縣茶葉總產量的80%,包括西坪、虎邱、大坪、長坑、祥華、感德、劍斗等十幾個主要產茶鄉(xiāng)鎮(zhèn),并且?guī)啄陙恚鼈円呀泴㈣F觀音的生產工藝推進到一個新的臺階。
2006年成立的安溪縣珍田茶葉合作社,作為福建省首個茶葉專業(yè)合作社,就是地處安溪縣感德和祥華的交界處,其優(yōu)越的地理位置,不但結合了祥華鐵觀音茶葉的傳統(tǒng)模式,更是把感德鎮(zhèn)的清香鮮醇鐵觀音有效的結合起來,做出了安溪鐵觀音茶鄉(xiāng)獨到的安溪鐵觀音茶葉品味,深受海內外茶葉人士的好評。
安溪鐵觀音 安溪鐵觀音主產區(qū)在西部的“內安溪”,這里群山環(huán)抱,峰巒綿延,云霧繚繞,年平均氣溫15—18度,無霜期260—324天,年降雨量1700—1900毫米,相對濕度78%以上,有“四季有花常見雨,一冬無雪卻聞雷”之諺。土質大部分為酸性紅壤,PH值4.5—5.6,土層深厚,特別適宜茶樹生長。
在茶的天地中,安溪人絕對算得上是富家子弟。坐擁著一片出產好茶的青山綠水,將茶的品味和觀賞,貫穿于日常的生活中。而茶香四溢的“鐵觀音”,更是讓安溪人“斗”起茶來個個底氣十足。
NO:2 華安鐵觀音茶葉主產區(qū)的氣候特征
福建省漳州市的華安縣,屬南亞熱帶向中亞熱帶過渡段,年降水量1618毫米,年均氣溫20.9℃,無霜期達357天,年平均降雨量1700毫米左右,平均日照2000小時。
華安境內山嶺聳峙,群山重疊,河流縱橫交錯其間。地貌以山地(中山和低山)丘陵(高丘和低丘)為主,占全縣總面積的95.5%,臺地平原僅分布在南部,占4.5%。華安地勢西北高,東南低,由西北向東南呈階梯狀降落,依次可見中山、低山、丘陵、臺地作有規(guī)則的排列。地貌大致可為4個山地區(qū),3個大谷盆地,2個瀕江帶和1個臺地平原。最高山峰是東北部的福鼎尖,海拔1503米,最低處在豐山鎮(zhèn)碧溪村,海拔僅15米。
華安縣地屬南亞熱帶北緣,為南亞熱帶與中亞熱帶過渡地帶,西北高東南低的地貌對冬季冷空氣南下起著阻隔作用,使其強度大為減弱。中部九龍江貫穿南北,夏季暖濕的海洋性季風入侵,氣候具有溫和多雨、四季常青、自西北向東南熱量分布遞增、雨量分布遞減、立體分布及災害性氣候頻繁等特點。
截止目前為止,華安的茶產量已經是鐵觀音的第二大縣。華安縣位于漳州市的北端,全縣轄六鎮(zhèn)三鄉(xiāng)和一個開發(fā)區(qū),總人口16.1萬人,耕地1.2萬萬畝,丘陵山地占95.5%,森林覆蓋率達72%,大氣達國家一級標準,水質達國家二級標準,1999年12月被批準為全國生態(tài)示范區(qū)建設試點縣,優(yōu)越的自然條件為生產無公害優(yōu)質茶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(yōu)越條件。
茶葉栽培已頗具規(guī)模,既有“明前茶”,又有“冬片茶”,形成“清香型五季茶”特色。全縣現(xiàn)有茶葉總面積達13.5萬畝,在全省位居第四位,已成為國第二大鐵觀音茶生產基地,預計今年總產1.2萬噸,在全省位居第五位,產值可達12億元,在全省位居第二位?,F(xiàn)有5700多家茶葉初制加工廠,50多家精制加工企業(yè),茶葉加工、營銷龍頭企業(yè)20多家,茶葉營銷網絡遍布全國各地,轉移勞動力4萬多人,占全縣農業(yè)總產值的64%,茶產業(yè)成為農民增收主管道,初步構筑產業(yè)化格局。
華安的很多茶樹是從安溪移植而來,主要產區(qū)在仙都。華安茶農大膽創(chuàng)新:在生產上,采用矮化密植,通過多次定、修剪、噴灌、大棚覆蓋等措施,促使早投產、早收益。在輕做青的基礎上,采用空調低溫做青處理,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藝,對鮮葉原料要求較為嚴格,鮮葉要求為鐵觀音純正品種,肥壯、鮮活,完整一致,在做青整個過程采用輕做青、低溫、輕“發(fā)酵”方法,大大提高華安鐵觀音的質量。
與安溪鐵觀音相比,華安鐵觀音因海拔較低,氣溫較暖和,生長周期相對較短,故能多得一季,一年可產“五季”,具有上市早的“明前茶”和晚季節(jié)的“冬片茶”優(yōu)勢。在低溫的冬春之交,部分茶農給茶園“蓋被”,采用塑料薄膜遮蓋茶園,保溫催芽,使春茶提前1個月上市。當然,因這些茶不是在完全自然條件下生長的,由于生長周期較短,華安縣鐵觀音的葉片較薄一些,礦物質含量會相對缺乏,營養(yǎng)價值相對會低一點。
NO3  漳平鐵觀音茶葉主產區(qū)的氣候特征
漳平,地處戴云山、玳瑁山和博平嶺三大山脈結合部。九龍江北溪橫切中部,將漳平分成南北兩半。地勢由南、北向中部河谷傾斜,呈馬鞍形。中部沿江兩岸為漳平市地勢較為平緩的河谷、丘陵地帶。北部以新橋溪為界,東緣屬戴云山脈南端的西南坡,西緣屬玳瑁山脈的東南坡。兩坡相向,構成狹長的新橋溪河谷地帶。其東,戴云山支脈兩支由大田和安溪入境,向西南延伸至九龍江北岸。兩支脈間,形成溪南溪河谷地帶。其西,有玳瑁山支脈由北部的永安入境,分兩支向南延伸至南洋北部。兩支脈間,有雙洋溪蜿蜒南流,形成赤水、雙洋等山間盆地。九龍江以南,大部分地區(qū)為博平嶺山脈所盤踞。地勢高峻,四周群山聳峙,下浙溪流經中部,形成平均海拔750米左右的永福山間盆地。地勢由西南向東北九龍江河谷趨降。
漳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,中部河谷地帶受海洋性季風影響,為南亞熱帶氣候。具有溫熱濕潤,雨水充足,冬短無嚴寒,夏長無酷暑,垂直氣候顯著,干濕季節(jié)分明,災害性天氣時有發(fā)生等特點。
漳平鐵觀音產量也并非很大,形成了水仙茶和鐵觀音茶葉兩大格局。質量數量均不及安溪鐵觀音。
NO4  永春鐵觀音茶葉主產區(qū)的氣候特征
永春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,西部系戴云山脈主體部分,海拔千米以上山峰58座,雪山(海拔1366米)為最高;東部地勢呈階狀。永春境內山多地少,地勢趨西北高東南低,著名的戴云山脈綿延全境。永春鐵觀音主要分布在西部接壤安溪縣的一都、橫口、坑子口等鄉(xiāng)鎮(zhèn),目前產量并非很大,形成了鐵觀音與永春佛手兩大格局,質量數量均不及安溪鐵觀音。
永春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(qū),處于南亞熱帶和中亞熱帶兩個過渡性氣候帶上,內半縣多為中亞熱帶氣候區(qū),外半縣多為南亞熱帶氣候區(qū),而千米以上高山呈北亞熱帶氣候,全縣氣候溫和,濕潤多雨,素有“萬紫千紅花不謝,冬暖夏涼四序春”之稱。全年無霜期320天,平均初霜期在12月20日,平均晚霜期在2月7日終結。
年平均氣溫20.4℃,兩個氣候帶平均氣溫相差2.7℃。一月份平均氣溫11.9℃,七月份平均氣溫28.2℃,極端最低氣溫零下7℃,極端最高氣溫38.4℃。全縣≥10℃年活動積溫5373.4℃-7479.5℃。年降水量1600—2100毫米。全年日照平均時數4422.4小時,平均年實照時數1907.6小時,日照百分率為43%。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7%。年平均蒸發(fā)量為1595毫米。全縣以東南風為主導,冬季偏北風。
另外廣東、貴州、湖南、江西等地也有為數不多的鐵觀音,但是就目前而言,還形成不了格局。就銷售而言,除了安溪鐵觀音外,其他地區(qū)的鐵觀音也打著安溪鐵觀音的旗號,大家選購時應注意原產地的問題,最簡潔的方式是看發(fā)貨地是否來自安溪境內,其次,應注意賣家的專業(yè)程度等等。

您可能還會對下面的文章感興趣: